讀書報告活動是翻碩培養的必要環節。通過閱讀專業書籍,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在學院的統一部署和安排下,2024級翻譯碩士第二次次讀書報告交流會在線上順利開展。本次交流會由楊愛軍教授進行指導和點評,5名同學對各自的讀書報告進行分享,16名翻譯碩士全體參與。
黃詩琪同學選取方夢之先生《科技翻譯教程》中的部分内容進行分享彙報。她首先向同學們介紹了書中提及的翻譯技巧以及譯者在科技翻譯實踐過程中所需的科學素養;接着以豐富的實例向讀者說明科技翻譯的藝術性以及美學取向;然後,她指出,科技翻譯的遣詞要選擇符合專業特征、與上下文匹配的詞,避免使用日常用詞或口語化詞彙,且遣詞造句要充分考慮譯文是否足夠精煉、是否突出重點以及是否符合目标語的表達習慣,以避免增加過多主觀色彩或過分拘泥于原文形式,而影響譯文的質量和可讀性。
李敏同學主要分享葉子南先生《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第二版本)》相關内容,從對翻譯基本問題的回答入手,簡要回答“什麼是翻譯?”“直譯還是意譯?”等基本問題,也通過舉例像我們展示英漢語的差異之處;接着講解基本的翻譯方法,如解包袱法、重複法、合并法和移位法等;最後,她指出,翻譯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語言的不可譯性和文化的不可傳遞性,這些局限性使翻譯無法完全等同于原文,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盡可能減少這些局限性對譯文質量的影響。
梅娜同學分享餘光中先生《翻譯乃大道》中相關内容,從“廢話文學背後的語言困境”為切入點,通過呈現諸多“廢話”類的話語表達,向同學們展示語言簡潔的重要性;接着指出類似的“廢話”話語,主要表現為重複性、公式化話語,比如萬能的寫作模闆;接着通過分析外來文化對教育制度的沖擊,對當前中文式微表示擔憂;最後指出譯者應從多方面去了解和學習翻譯這一門文化,要積極反思現階段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加以總結和改正。
王琴同學分享的書目是陳福康先生的《中國譯學史》,她從作者、目的與方法、内容和意義以及啟發和思考等四個方面展開分析;她指出,陳先生主張的撰寫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為按照曆史發展順序,挑選重要的譯論者(“隻見樹不見林”);二為不拘泥于時間先後,而按照自己的見解和理論設計,将有關材料重新組合(“隻見林不見樹”);最後她從微觀到宏觀闡述自己對傳統譯論的看法。
魏蓉同學選取李長栓先生的《非文學翻譯理論和實踐》,簡單介紹該書的撰寫緣起和背景,從五個方面說明選擇此書分享的原因:專門探讨非文學翻譯、以寫作指導翻譯、以翻譯過程為導向、示例豐富以及實用性強;接着簡單介紹“什麼是簡明英語”,讓我們了解到簡明英語一種“以讀者為中心傳遞信息的方式,以所知來傳遞信息的方式”;最後指出,翻譯和寫作在本質上是一緻的,簡明英語不是将文章寫成兒童讀物,而是運用技巧将其變為通俗易懂的文本。
此次讀書報告交流會順利開展。每位同學分享後,楊愛軍教授就同學們的報告進行點評,并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
首先,楊愛軍教授對五位同學所選的書目加以肯定,認為同學們所選的書籍契合專業培養的目标;他重點強調進行學術研究:一要閱讀經典書目;二要讀最新著作,為在場的同學們指明具體研究方向;其次,楊愛軍教授向我們詳細講解閱讀專業書籍和學術文獻的方法;最後,楊愛軍教授建議我們從橫向閱讀着手,不斷拓寬學術視野,敢于閱讀其他同類教程,達到“包羅萬象、容納諸家”的效果;然後進行縱向閱讀,基于一位學者不同的學術作品,對其整個學術思想史或整個學術觀點的變化進行閱讀分析;最後是反複閱讀,使自己的基礎更為紮實,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